草地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石书兵发布时间:2020-04-16浏览次数:296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草地昆虫学(Grassland entomology

课程代码:231080009

课程类别:拓展教育

学时/学分:20/1(其中理论14学时,实验6学时)

需预修课程:植物学、生态学、草地学、气象学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草原保护()课程是草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为草学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昆虫学基础知识,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和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以及新疆天然草地和栽培牧草的主要害虫的分布与危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通过课堂讲授要求员工掌握本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和通过实际操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印证、巩固和加深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培养员工从事草地保护工作的基本操作技术和独立工作能力。

本课程着力于草地害虫的识别、发生规律的学习,及当前草地生产中的害虫发生问题和防治问题的探讨研究。通过教学,使员工掌握昆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新疆天然草地和栽培牧草的主要害虫的种类、分布、为害特点、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制定出害虫综合防治方案。为今后生产实践中做好草地害虫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要课程的讲授,要求员工较系统地学习和较全面地掌握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员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专业的思想,为进一步学习草地有害生物识别、掌握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员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昆虫的基本知识,包括昆虫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生物学特性、最基本的昆虫分类学原理,以及主要目和科特征。掌握观察昆虫特征的基本原理、昆虫内部器官的解剖观察技术;熟悉并掌握昆虫体锻的附肢及其类型和功能,分类及实践上的意义,内部器官及其着生位置,学名、双命名法、分类阶元、分类特征、主要目和科的特征;熟悉基本的昆虫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分类技术,主要草地虫害的发生分布区域、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员工分析和解决有关昆虫识别鉴定分类的能力及将运用昆虫习性基础理论结合草业科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害虫防治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草业工程与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员工掌握昆虫外部形态特征、内部器官结构位置和生理功能、生物学特性、昆虫与环境的关系,昆虫分类原理与技术,主要草地虫害及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观察训练技能培养的达成目标;要求员工较系统地学习和较全面地掌握草地昆虫种类识别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设计草地昆虫识别,鉴定分类和害虫防治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员工较系统地学习和较全面地掌握昆虫学的基础理论和草地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培养解决草地保护工作中的昆虫的识别和综合治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员工草原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和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讲课0.5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课程介绍(研究内容,对象,特点,学习方法);

2.草地昆虫学的基本概念;

3.草地昆虫发展历史;

4.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中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和重足纲的主要区别。了解昆虫纲的起源及其与近缘纲的关系。以及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任务,普通昆虫学的特点,掌握普通昆虫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草地昆虫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昆虫纲及其它纲的特点。

难点:昆虫纲及其它纲的区别特点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章 昆虫外部形态——昆虫体躯的一般结构(讲课3.5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1.昆虫体躯的体向;体躯的分节与分段;分节方式;昆虫的附肢;

2.昆虫的头部:头部构造特点,头式及头部的附器;

3.昆虫的胸部:胸部的构造特点,胸足、翅等附肢或附器特点及其功能;

4.昆虫的腹部:昆虫的基本构造,腹部的附肢。

教学要求:

掌握昆虫体躯的体向,体躯的分节与分段,分节方式,各体段的附肢及其功能。了解体躯特征及其附肢功能和应用。

了解昆虫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部的变化,掌握头部的主要感觉器官(触角、复眼和单眼)的基本构造和类型,掌握昆虫口器基本结构和类型,掌握昆虫的头向及其适应。

了解昆虫胸部的分节、基本构造和胸部的内骨骼,以及翅的起源、发育、变化和翅的运动。掌握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和主要的胸足类型,昆虫翅的基本构造、翅的类型、分区和假想原始脉序和翅的连锁。

掌握昆虫雌性和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和主要类型和幼虫腹足的基本构造、并胸腹节;了解昆虫腹部的构造、分区,腹部的非生殖性附肢。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昆虫体躯的体向、体躯的分节与分段,功能的分化,昆虫附肢的定义,昆虫体躯上的附肢;昆虫头壳的构造、头部的变化触角、复眼和单眼基本构造和类型昆虫口器基本结构和类型;胸足的基本构造和胸足类型翅的基本构造、翅的类型、分区和假想原始脉序;昆虫雌性和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

难点:头部的变化;口器基本构造及变化特征;胸足基本特征及不同类型的区别;翅质地区分和脉序的变化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区分生殖器的变化特点;各类昆虫幼虫腹足的特点。

实验:实验一、昆虫的识别(2学时)

第三章 昆虫生物学特性——(讲课2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1.昆虫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在昆虫卵内的发育过程;

2.昆虫的胚后发育:昆虫的变态及其主要类型,昆虫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3.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休眠与滞育;

4.昆虫的活动的节律,昆虫的食性、趋性、群集性和迁移、拟态和保护色等。

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昆虫性差异、繁殖方式、变态类型、以及习性特点;

2.昆虫生物学特性与害虫综合治理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繁殖方式、变态特点及习性。

难点:昆虫变态及习性。

第四章 昆虫内部器官及其位置(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昆虫内部器官和系统的位置;

2.昆虫体壁的结构与功能;

3.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及其与行为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昆虫内部器官和系统的位置及其功能;昆虫的内激素和外激素;

2.掌握昆虫的内激素和外激素及其分泌器官和对昆虫生长发育和行为的调控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昆虫体壁的结构与功能;昆虫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昆虫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和功能;排泄系统的主要排泄器官及其主要功能;呼吸系统的构造。

难点:昆虫的脱皮过程及机理;消化道的消化吸收作用与机制;昆虫排泄系统的排泄机理;昆虫呼吸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第五章 昆虫分类学——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物种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分类阶元、分类单元、各分类单元的词尾、物种的概念、种上和种下的分类问题、命名法和命名法规;

2.昆虫分类的主要特征及昆虫分类研究的意义;

3.检索表和系统树在分类学研究中的作用;

4.昆虫分类的特征及分类的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分类阶元、分类单元、各分类单元的词尾、物种的概念、种上和种下的分类问题、命名法和命名法规;

2.了解昆虫分类的主要特征及昆虫分类研究的意义;

3.探究检索表和系统树在分类学研究中的作用;

4.理解昆虫分类的特征及分类的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上和种下的分类问题、命名法和命名法规。

难点:昆虫分类检索表的制作及应用。

第六章 主要草地昆虫的防治原理与方法(讲课4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1.主要草地昆虫(天然草地和栽培牧草)种类,分布,发生规律及其危害特点;

2.害虫综合治理原理与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主要草地虫害的区别特点,分布区域,发生规律;

2.掌握害虫综合治理原理与方法;

3.掌握草地有关的主要目的特征。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草地昆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综合治理措施。

难点:昆虫纲的分目系统及其依据;农业有关的主要目分类及减缩表的制作。

实验:实验三、主要草地(天然草地和栽培牧草)昆虫的识别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将由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及课堂测验)、实验成绩(参与情况+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6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草原保护学》第二版,刘长仲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标准书号(ISBN):978-7-5655-1438-8

参考书目:

1.《普通昆虫学》第二版,雷朝亮、荣秀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156609

2.《新疆荒漠昆虫区系及其形成与演变》,黄人鑫主编,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标准书号:ISBN 9787807270089